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二首·其二》
《宫词二首·其二》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0)
注释
自倚:自视甚高,自以为有才华。
能歌:擅长唱歌。
日:时期。
先皇:古代的君主。
掌上:比喻在君主的宠爱中。
怜:宠爱。
新声:新颖的歌曲,或指宫廷新作。
何处:哪里。
唱:演唱。
肠断:心如刀绞,形容极度悲伤。
李延年:西汉时期著名音乐家,以其歌声打动过汉武帝。
翻译
我曾自恃能歌善舞,深受先皇宠爱。
如今何处还能听到新曲,想起李延年,令人心碎。
鉴赏

这两句诗是张祜在《宫词二首(其二)》中所写,属于唐代文学作品。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皇宫生活的怀念之情。

"自倚能歌日"一句,通过“自倚”表现出一种懒散、闲适的情态,而“能歌日”则暗示着过去在宫中有美好时光可以歌唱。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怀旧之情。

"先皇掌上怜"一句,提及的是对先皇的思念。在古代文化中,“掌上”常用来形容宠爱,如同现代汉语中的“掌上明珠”,这里则指先帝在世时对诗人的恩惠和宠信。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展现了对已逝去的皇权及其恩泽的深切怀念。

至于"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这两句,则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深化。“新声”指的是新的歌曲或声音,而“何处唱”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寻找和渴望。最后,“肠断李延年”一句,通过提及历史上有名的乐师李延年,来形容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舍。"肠断"在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情感之切,如同五脏六腑都被撕裂一般,强烈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无法再现的哀伤。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怀旧和对先皇恩泽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意境婉约,情感真挚,是唐代宫廷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蒋母马太夫人七十寿

我识蒋君二十年,谨厚载物今所少。

春晖满庭事亲乐,浮云万事读书好。

中程天骥空勒缰,名节挺立松柏长。

西泠佳处著兰墅,时奉慈颜嬉野航。

竭来杜门远宾客,开径琅嬛与世隔。

锦机自织分淹迟,借书千里真一痴。

温温降心敬师友,吸纳万派无町畦。

醉经根矩断豪饮,介祉惟献南山卮。

重阶兰玉遍栽植,一洗茹蘖冰霜凄。

左右晨昏有道韫,不数戒旦鸡鸣诗。

况闻慈祥润及物,仁风嘘枯政一律。

鍊颜不知东海尘,种萱北堂多岁月。

我亦南湖奉母人,至今花开非我春。

南湖风月独君有,更喜康强进于旧。

我有新诗比春酒,为太夫人千万寿。

(0)

早起

窗曙如见佛,俄然幽黯空。

名花一宿觉,好鸟他心通。

宝鼎温馨在,湘帘罨霭中。

不随群动起,安隐主人翁。

(0)

河坪上冢

独来云气益凄其,孤愤惟应地下知。

跬步灰心犹忍事,残生求志恐无期。

霜乾野草回荣易,风蓄寒松欲静迟。

水远山重更回首,魂伤眼冷不多时。

(0)

梁文忠公挽诗·其一

先帝幽忧极,攀酬有一臣。

心枯廿年事,史见十分人。

遗孽图仍蔓,崇冈植已新。

向来诉冥漠,惨淡忽相亲。

(0)

张梦兰先生以南翔罗汉菜见饷其太夫人手腌也相传菜种为达摩祖师所遗止附南翔寺十里有是菜袓师来时有鹤南飞故以名寺云

震旦花开第一祖,飞锡曾过南翔地。

当年有鹤向南飞,至今犹认南翔寺。

了知携来无一法,但挈霜蔬饱禅味。

有情下种自然成,十里森森郁葱翠。

世人知味不知名,有口但宣罗汉字。

梦兰先生今白头,腹笥便便教童稚。

有母有母慰行役,撷菜手腌亲付畀。

分甘布慈乃及我,谓我依然酸馅气。

开瓶入齿冰雪鲜,一笑西来得真意。

何殊拾得与寒岩,残菜竹筒劳饷馈。

北来我亦致盐齑,临别辛勤吾母制。

打包千里负晨昏,寸葱每饭空凝泪。

安得此身便南翔,荐食高堂亲奉侍。

(0)

秋燕

差池更欲向天涯,短羽斜曛怯路遐。

衔老春泥头惹絮,剪残秋水眼迷花。

交襟渐见红颜改,逐食何堪黄口加。

莫问他年栖止地,郁金堂已毁卢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