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长吟悲路穷,绨袍不是怯西风。
纵嘲小草应终出,欲赋长杨恐未工。
皂帽久依辽水曲,黄冠愿隐鉴湖中。
菊花满插休相笑,老态还知少壮同。
袖手长吟悲路穷,绨袍不是怯西风。
纵嘲小草应终出,欲赋长杨恐未工。
皂帽久依辽水曲,黄冠愿隐鉴湖中。
菊花满插休相笑,老态还知少壮同。
这首明代诗人胡安的《秋思》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与自我反思中的心境。首句“袖手长吟悲路穷”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只能独自吟咏以抒发心中的哀愁。他穿着绨袍(一种粗糙的丝织品),面对西风,虽然外表坚韧,但内心并非不畏艰难。
“纵嘲小草应终出”暗示即使面临嘲笑,诗人也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如同小草虽小却终将破土而出。然而,“欲赋长杨恐未工”又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担心自己如未能写出媲美“长杨赋”(汉代扬雄所作名篇)的佳作。
“皂帽久依辽水曲”借辽水边的皂帽,寓言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轨迹,可能远离故乡或仕途,而“黄冠愿隐鉴湖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鉴湖(浙江名胜)这样的宁静之地过上淡泊的生活。
最后两句“菊花满插休相笑,老态还知少壮同”,诗人以菊花自比,即使年事已高,但看到满枝菊花,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提醒他人不必因其老态而轻视,因为老与少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困顿的感慨,又有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秋日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