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萧萧起青蘋,苍空碾玉收暮云。
可怜八月十五夜,宝光九十方平分。
东山飞来雪毛兔,瑞光千丈无纤尘。
谁将八万修月斧,合成宝镜如珠轮。
包藏宇宙几千万,留与此夕誇清新。
柴门朱户同一照,清辉岂择富与贫。
袁宏因此泛牛渚,知微何必登嶙峋。
对兹良夜可携酒,呼童与我开芳樽。
寒光凄冷砭肌骨,恍然疑作瑶台宾。
我欲因之游广寒,叶师去后今无人。
我欲因之登箸梯,周生之术谁能陈。
浩歌痛饮人寂寂,惟有素影长相亲。
须臾酒醒月未落,卧听潮声千万军。
西风萧萧起青蘋,苍空碾玉收暮云。
可怜八月十五夜,宝光九十方平分。
东山飞来雪毛兔,瑞光千丈无纤尘。
谁将八万修月斧,合成宝镜如珠轮。
包藏宇宙几千万,留与此夕誇清新。
柴门朱户同一照,清辉岂择富与贫。
袁宏因此泛牛渚,知微何必登嶙峋。
对兹良夜可携酒,呼童与我开芳樽。
寒光凄冷砭肌骨,恍然疑作瑶台宾。
我欲因之游广寒,叶师去后今无人。
我欲因之登箸梯,周生之术谁能陈。
浩歌痛饮人寂寂,惟有素影长相亲。
须臾酒醒月未落,卧听潮声千万军。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景物生动形象,情感饱满丰富。
首句“西风萧萧起青蘋,苍空碾玉收暮云”,以“西风”、“青蘋”、“苍空”、“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可怜八月十五夜,宝光九十方平分”,点明了中秋佳节的夜晚,月亮圆满,光芒四射,展现出节日的喜庆与祥和。
“东山飞来雪毛兔,瑞光千丈无纤尘”,通过“雪毛兔”的比喻,以及“瑞光千丈”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纯净与神圣。接下来,“谁将八万修月斧,合成宝镜如珠轮”,将月亮比作宝镜,形象地表现了其圆润与明亮,同时也暗示了月亮的神秘与不可触及。
“包藏宇宙几千万,留与此夕誇清新”,表达了月亮蕴含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今晚的月光则格外清新脱俗。接下来,“柴门朱户同一照,清辉岂择富与贫”,强调了月光的普照,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体现了诗人对公平与和谐的向往。
“袁宏因此泛牛渚,知微何必登嶙峋”,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最后,“我欲因之游广寒,叶师去后今无人”,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愿,同时感叹于叶师(可能指某位仙人或导师)离去后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月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江雁人归后。乍梦绕南枝,草堂诗就。
嫩晴缀玉,胜簪处、一缕香魂还漏。楼台似旧。
但绛雪、凭阑消候。
残角里、又是黄昏,无言暗笼烟袖。
芳苔泪锁冬春,渐老去难攀,故乡知否。素娥漫斗。
临水照、那似天然清瘦。何郎句秀。
想月夜、林边搔首。听鹤语、招手仙云,高寒细奏。
雁声断续,残更后、一檠相对枯坐。
思量往事,凄凄切切,又听叶堕。
虫喧风大,只播弄愁人一个。
聊倒樽、遣怀自酌,引梦孤衾卧。
梦逐浣花去,去去来来,被人惊破。
相思何益,问相思、可能销么。
想到团圞,最辛酸如何是可。
向双飞蛱蝶,说他生因果。
年朝岁暮。向消领湖漘,雁啼柔橹。
分轴编诗,倚声写梦,占得忘机逸旅。
一向椒芬凝酒,偏是蜡花窥户。
重点检旧春衫,一瓣心香荐否。
何处双缟袂,月地归来,白晓冰轮午。
照影波清,围炉夜永,几度移宫换羽。
零落潜夫旧事,都付补题新句。
为邀勒帝台春,回向歌边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