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四十馀,已作十年客。
百岁能几何,少壮难再得。
今朝太行南,明日太行北。
风雪敝貂裘,尘沙暗金勒。
寒暑互侵凌,凋我好颜色。
齿牙渐摇脱,须发日以白。
位重才不充,况此迟暮迫。
为上乏勋劳,为下无德泽。
揣分宜退休,非惟慕奇特。
蚤赋归去来,庶免清议责。
我生四十馀,已作十年客。
百岁能几何,少壮难再得。
今朝太行南,明日太行北。
风雪敝貂裘,尘沙暗金勒。
寒暑互侵凌,凋我好颜色。
齿牙渐摇脱,须发日以白。
位重才不充,况此迟暮迫。
为上乏勋劳,为下无德泽。
揣分宜退休,非惟慕奇特。
蚤赋归去来,庶免清议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自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我生四十馀,已作十年客”揭示了诗人中年漂泊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百岁能几何,少壮难再得”强调了岁月的短暂和青春的易逝。诗人描述了在太行山南北奔波的艰辛,“风雪敝貂裘,尘沙暗金勒”,展现了旅途中的困苦。
诗中通过“寒暑互侵凌,凋我好颜色”描绘了自然环境对身体的摧残,而“齿牙渐摇脱,须发日以白”则直接刻画了衰老的景象。诗人深感自己才能与地位不符,既无显著功绩为朝廷效力,又无法给予下属恩惠,感叹“位重才不充,况此迟暮迫”。
最后,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认为应该顺应天命退休,不是追求独特,而是为了避免后世的非议。“蚤赋归去来,庶免清议责”表达了他渴望早日归隐,以求摆脱舆论的压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
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