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开篇“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表明诗人早有隐居之志,而今得以实现,隐藏于深远的自然之中。“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则写出了山林四季不分、光影变化莫测的独特景象。接着“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展示了诗人对雄伟山峰和险峻岩壁的观察与感受。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全在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中得以体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逸文学家,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作品深深影响着后世。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写的是诗人手持拐杖在清澈的水边漫步,感受着萍菜间流水的清凉与自然之美。紧接着“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则是通过鱼和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珍惜自己的才能,不愿随波逐流。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一句中的“吟髭”即吟诵长髯,是指诗人在清晨时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感慨岁月的流逝和头发的斑白。诗中多次强调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喜爱自然之美的心态。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表明了古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赞赏,而“我”则是真正践行者。“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一句中,“遣累”指的是抛弃世俗的繁琐,“假禅锋”则是借助笔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陶情任诗格”则是在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完全按照自己喜好的形式和规律来创作。
最后“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一句,则是邀请朋友们来到这里,共同欣赏那亭前的青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心境。
积冻满孤山,昨夜竹桥折。
流水疏篱间,佳人自幽绝。
青青林际松,娟娟岭半月。
横斜出数枝,微芳不能歇。
我为看花来,寒兴对之发。
感此尘埃中,何以得自拔!
台湾刀俎地,杀气填林樾。
百卉不能妍,生意皆夭阏。
有时闻煮鹤,桃花流猩血。
于今八、九年,始见一株雪。
爱之三摩挲,嫣然劫灰脱。
风韵固温存,心肠自石铁。
宇宙回阳春,不向此中泄。
花开寂不喧,令予不忍别!
燄峰崔嵬天一尺,峰下诗人林君宅。
来诗遥遥怀鹿渠,鹿渠流水冬寒碧。
前日送钝翁,共迟鸿泥迹。
钝翁归去不可追,广州山与海天隔。
复有松江食鲈鱼,君家十叔殊难得。
寥寥人散天一方,我与君居亦并僻。
安得君向鹿溪游,我向燄峰亦作客。
题诗名山祷山灵,回天转海洗尘积!
北风吹如铁,一夜寒冰结。
万山草木枯,十里笮桥折。
路上无行人,行人马啼齧。
尘壒扑天黄,日色入云灭。
村径十三条,条条沙断绝。
回首蓟北山,无此霜凛冽。
曲腰寒起粟,龟手冻欲裂。
磨砚池水乾,扫阶雪地洁。
佩剑霜有棱,熏笼火不爇。
窗外问梅花,冲寒未吐蘖。
踟蹰顾行旌,迢遰犹难发。
岁月叹蹉跎,谋生计已拙!
长大抚头颅,壮怀未豁达。
抑郁在人间,貂裘苦难脱!
意气百尺楼,风尘受颠越。
今古几英雄,销磨嗟未歇。
我亦失路人,同声一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