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也惺惺,夜也惺惺。既不掉举,亦不昏沉。
何须求白玉,只此是黄金。
昼也惺惺,夜也惺惺。既不掉举,亦不昏沉。
何须求白玉,只此是黄金。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的作品,名为《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的第二十八首。它以日常生活中的清醒状态为喻,表达了禅修者的内心体验和对修行境界的理解。
"昼也惺惺,夜也惺惺",描绘了禅者无论昼夜都保持警醒和觉察的状态,如同白日里清醒,夜晚也不昏沉。"既不掉举,亦不昏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中正平和,既没有过度兴奋或散漫,也没有沉溺于昏睡或迷茫。
"何须求白玉,只此是黄金",这里将白玉和黄金进行对比,暗示真正的修行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追求,而是内心的纯净和内在的智慧,即心境如金般珍贵。诗人认为,禅修者应专注于当下,无需追求外在的高洁象征,内心的清明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修养之道,提倡内在的觉醒和简朴的生活态度,强调心灵的修炼胜过物质的追求。
城堞阴阴,又隐约野山,四野萧瑟。
宝屑吹尘,酒香黏雨,胡儿邺下遗迹。
画帘影隔,佩环风动高楼侧。
事寂寂,都付、牧童牛背数声笛。
行客几辈,立马斜阳,北原高低,无限秋色。
说当年、残碑沁血。
沙沉还有断金戟,磷火夜深青未灭。
倚啸何处,休问旧日铜驼,上东门外,几多荆棘。
柳絮飞无力。问东风、天涯吹送,几时才歇?
一片矫红辞花去,看有千番欹侧。
知多少、胭脂暗泣。
只有愁云凝不散,做丝丝、泪点还长绝。
春到此,亦轻别。
去年团扇长相亿,料新来、尊前难问,旧时明月。
沟水东西流到海,便有相逢时节。
又只恐、蓬莱路隔。欲向东君深深诉。
怕春归、从此无消息,嘱燕燕,莫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