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红楼三首·其一》
《红楼三首·其一》全文
明 / 黎彭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红楼倦起懒霜色,朝衣不解春罗窄。

梨花吹晕白燕光,湘竹帘疏碎琥珀。

出门谁识使君愚,姊妹油车驻广陌。

欢家照影浣纱溪,妾家托心浣纱石。

结带乍来歧路客,南园杨柳西陵柏。

买丝难绣合欢心,罗巾微汗闻香泽。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从清晨醒来后的慵懒心情,到出门时的孤独与无奈,再到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首句“红楼倦起懒霜色”,以红楼象征女子居住的华丽居所,通过“倦起”和“懒霜色”表现了女子起床时的慵懒和对寒冷的感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接着,“朝衣不解春罗窄”一句,通过描述女子难以解开紧身的春罗朝衣,进一步展现了她内心的不情愿和束缚感。随后,“梨花吹晕白燕光,湘竹帘疏碎琥珀”两句,运用细腻的自然景象来烘托女子的情绪,梨花的轻柔与燕子的飞翔形成对比,湘竹帘的稀疏与琥珀的光泽交织,既美丽又略显孤寂。

“出门谁识使君愚,姊妹油车驻广陌”则揭示了女子在出门时的孤独感,她似乎在寻找理解与共鸣,但周围的人却无法真正理解她的内心世界。这里“使君愚”可能暗指女子对某人的误解或期待落空。

“欢家照影浣纱溪,妾家托心浣纱石”两句,通过女子在溪边照影和将心寄托于石头的场景,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情感的寄托。这里的“浣纱溪”和“浣纱石”都与古代女子洗衣、梳妆有关,象征着女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最后,“结带乍来歧路客,南园杨柳西陵柏”描绘了女子偶遇陌生人的场景,以及对爱情的渴望。通过“歧路客”的形象,暗示了女子在情感道路上的迷茫与期待。“南园杨柳”和“西陵柏”分别代表了生机与永恒,隐喻了女子对爱情的憧憬与对未来的希望。

“买丝难绣合欢心,罗巾微汗闻香泽”则以女子购买丝线绣制衣物,却难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以及罗巾上的微汗与香气,进一步强调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黎彭龄
朝代:明

黎彭龄,字颛孙。番禺人。淳先次子。诸生。有《芙航集》。事见清陈恭尹《番禺黎氏诗汇选》卷一。
猜你喜欢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并序·其一嗣崧诗

彼岳惟崧,天作其神。嗣生我公,我公斤斤。

嘉猷矢陈,柄国之均。帝亲命之,纂成前人。

不显其道,惟申是保。公迈厥德,祗祗翼翼。

柔嘉而直,模我彝伦。揉我方国,施于夷貊。

百度是毗,庶绩允熙。罔敢不恪,惟公是若。

帝诏执事,彻申土疆,衍沃腴良。

赋舆溱溱,莫乐于申。

昔在四岳,佑尧象禹,为国心膂。

受民作邦,于今以光。帝告于公,绍胥尔宇。

宪是文武,如申如甫,为周之辅。

诞锡尔祉,惟申甫是似。

乘车错衡,淑施英英,式遄其荣。

公拜稽首,敢扬王休。祈天之久,为天子万寿。

彼岳磐磐,松柏丸丸,公福禄实蕃。

有崇而冈,有大而陵,公寿考是承。

(0)

西施.元夜独酌

新年晴日暖溶溶。尚蹙损眉峰。

元宵令节,无奈月朦胧。

勉强凭栏,但说乌云里,倒全见灯红。

鸾筝调苦春绣冷,人未醉、被先烘。

金莲欲谢、雪又打窗栊。

伴我无聊,只有梅花在,早香绽东风。

(0)

秋日山行

行尽空山日未斜,隔林烟火见人家。

涧边小犊眠衰草,风动满园荞麦花。

(0)

花影·其二

芳英灼灼叶蓁蓁,倒影雕栏态更新。

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

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

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

(0)

钟山寺送曾人倩归岭南

曾向东阿酒肆逢,重来相见未从容。

帆飞炎海三秋月,门掩青山半夜钟。

客路迎人惟柳色,贫交赠别只芙蓉。

遥知他日相思处,梦在罗浮四百峰。

(0)

去妇词

红妆洗尽颜憔悴,一片愁心几行泪。

良人重色轻别离,旧日恩情顿相弃。

含悲含怨出深闺,宛转踌躇更惨悽。

枝头菡萏分连理,枕上鸳鸯散并栖。

鸳鸯菡萏归何处,十载绸缪今别去。

往事翻同坠井瓶,馀生却类飘风絮。

忆昔当年初嫁君,明珰翠袖红罗裙。

帐开绮阁连宵月,梦绕巫山一段云。

荏苒光阴如转毂,人情日久多翻覆。

薄命从来怨玉颜,娇姿一旦辞金屋。

万转千回不下堂,悲啼那忍别姑嫜。

君恩似水终难返,妾意如胶讵敢忘。

心知别去难重见,手把君衣苦留恋。

此生无计入君家,芳魂愿化孤飞燕。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