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英灼灼叶蓁蓁,倒影雕栏态更新。
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
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
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
芳英灼灼叶蓁蓁,倒影雕栏态更新。
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
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
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
这首诗《花影(其二)》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对花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首句“芳英灼灼叶蓁蓁”,以“灼灼”形容花朵的鲜艳夺目,“蓁蓁”则描绘了叶子的茂密繁盛,两词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接着“倒影雕栏态更新”,诗人巧妙地将花影与雕栏结合,不仅展现了光影交错的美感,更赋予了静态景物以动态的生命力,仿佛整个环境都焕然一新。
“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光影与自然之美之间的联系。在灯光的照耀下,花影变得如同幻境一般,而月色则为这幻境增添了神秘与灵动,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花影比作镜子中的珠宝,又似帷幕中的美妇,形象地表达了花影的美丽与优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审美的共鸣。
最后,“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诗人在此抒发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指出即便是再美的事物,也终归会经历生灭,体现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沉赞叹。
综上所述,《花影(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