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绕层峰入,溪通曲涧开。
八年千里梦,七日两回来。
古壁流烟色,荒蹊叠草莱。
登高赋摇落,惭愧宋生才。
寺绕层峰入,溪通曲涧开。
八年千里梦,七日两回来。
古壁流烟色,荒蹊叠草莱。
登高赋摇落,惭愧宋生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洞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首联“寺绕层峰入,溪通曲涧开”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寺庙与溪流的自然景观,层峦叠嶂之中寺庙若隐若现,溪水蜿蜒曲折,仿佛自然之手精心雕琢。颔联“八年千里梦,七日两回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八年的时间仿佛一场遥远的梦境,而七日的归途却显得如此短暂,凸显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渴望。
颈联“古壁流烟色,荒蹊叠草莱”转而描写山中的古迹与荒径,古老的墙壁上烟云缭绕,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而荒芜的小径上,层层叠叠的野草覆盖,更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原始之美。尾联“登高赋摇落,惭愧宋生才”则是诗人登高远望后的感慨,面对秋风摇落的景象,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才华,但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仍感自愧不如宋代的文学大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对自身才华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人间岁月机头梭,无药可青双鬓皤。
两病垂死加餐饭,眼中新墓栽松萝。
铭旌往往少年子,焉知商山万古郁嵯峨。
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渐多。
诸孙随我步晴景,白云片影落沧波。
隔岸相呼鸭与鹅,聊供笑乐复如何。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