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仄青林上,亭虚白露前。
洞门通尺地,岩嶂及诸天。
草树飘香异,烟霞变态全。
漫游回晓月,贪懒愧灵仙。
径仄青林上,亭虚白露前。
洞门通尺地,岩嶂及诸天。
草树飘香异,烟霞变态全。
漫游回晓月,贪懒愧灵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的游览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首联“径仄青林上,亭虚白露前”描绘了登山之路狭窄而幽深,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步入了一个绿色的迷宫。亭子在白露未干的清晨显得格外空旷,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
颔联“洞门通尺地,岩嶂及诸天”则展现了山中洞穴与峭壁的壮观景象。洞门虽小,却连接着广阔的天地,岩嶂直插云霄,仿佛触及天际,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氛围。
颈联“草树飘香异,烟霞变态全”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风光。草木飘散的香气与寻常不同,烟霞变幻莫测,展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尾联“漫游回晓月,贪懒愧灵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在晨光初现之时,诗人仍不愿离去,甚至有些自责,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神仙般的自在逍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
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
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
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
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
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
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
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
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