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至处糟丘峙,诵帚亡来笔冢空。
九地诗魂呼不起,一樽玄对与谁同。
雨馀桂粟犹飘雾,昼冷松髯自鼓风。
老去赏音夔旷尽,倚阑细数北来鸿。
东蒙至处糟丘峙,诵帚亡来笔冢空。
九地诗魂呼不起,一樽玄对与谁同。
雨馀桂粟犹飘雾,昼冷松髯自鼓风。
老去赏音夔旷尽,倚阑细数北来鸿。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饮宴于天香阁下的感慨,以“诵帚”为题,寓含深意。首联“东蒙至处糟丘峙,诵帚亡来笔冢空”,将“糟丘”与“笔冢”并提,暗喻文人雅士的聚会与创作盛况,而“诵帚亡来笔冢空”则暗示着文人的逝去,使得笔墨之物也失去了生命,充满了哀悼之情。
颔联“九地诗魂呼不起,一樽玄对与谁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思。诗人似乎在呼唤那些已逝去的诗魂,却无法唤醒,只能独自一人面对酒樽,寻找着与逝者对话的方式,但又感到孤独无依,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寂寞。
颈联“雨馀桂粟犹飘雾,昼冷松髯自鼓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雨后的桂花仍在飘散着雾气,白天的寒冷中松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尾联“老去赏音夔旷尽,倚阑细数北来鸿”,诗人感叹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够欣赏到高雅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自己也只能倚靠栏杆,细细数着北方飞来的鸿雁,以此寄托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去文人的缅怀,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