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日宫莺娇弄舌。劝我声声归去切。
果然归去不如归,杨花乱滚江南雪。来时重九月。
还家已过清明节。最牵愁、短衣匹马,再与休文别。
西窗明烛何曾灭。剪韭春宵莲漏彻。
几回高咏复清歌,洞箫一曲声幽咽。马蹄明日发。
前期不用频频说。待秋风、重携银管,醉草黄金帖。
丽日宫莺娇弄舌。劝我声声归去切。
果然归去不如归,杨花乱滚江南雪。来时重九月。
还家已过清明节。最牵愁、短衣匹马,再与休文别。
西窗明烛何曾灭。剪韭春宵莲漏彻。
几回高咏复清歌,洞箫一曲声幽咽。马蹄明日发。
前期不用频频说。待秋风、重携银管,醉草黄金帖。
这首《归朝欢·留别康臣》是清代诗人汪懋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别友人康臣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开篇“丽日宫莺娇弄舌”,以生动的景象引入,宫中的黄莺在明媚的日光下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劝说诗人早些归家。“劝我声声归去切”则直接表达了归家的渴望。然而,“果然归去不如归”,诗人意识到,即使回到家中,也难以摆脱内心的愁绪。接下来,“杨花乱滚江南雪”一句,以江南春天常见的杨花飘落,比喻诗人内心的纷乱和迷茫。
“来时重九月,还家已过清明节”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离别之久,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紧接着,“最牵愁、短衣匹马,再与休文别”中,“休文”指南朝文学家谢朓,此处借指友人康臣,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即将分别的哀愁。
“西窗明烛何曾灭,剪韭春宵莲漏彻”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即使夜深人静,蜡烛仍未熄灭,两人共度春宵,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而“几回高咏复清歌,洞箫一曲声幽咽”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通过吟诗、唱歌和吹奏洞箫,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不舍。
最后,“马蹄明日发”预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诗人不得不踏上归途。“前期不用频频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未来能再次相聚。“待秋风、重携银管,醉草黄金帖”则是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憧憬,期待在秋风送爽之时,与友人再度相聚,共同挥毫泼墨,留下珍贵的记忆。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中城有危楼,万象势尽低。
飞檐焕华采,杰栋凌云霓。
楼中有少妇,良人久乖暌。
有时歌声起,秋风共凄凄。
秦筝清且哀,调与歌声齐。
宛转不能已,青天红日西。
眼前孰知音,弦歌徒悲悽。
却羡比翼鸟,一双长并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