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䍧欲上惊崷崒。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䍧欲上惊崷崒。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艺术风格的崇拜和理解。诗中“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表达了对能完全领会并继承杜甫精神实质者寥若晨星的感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䍧欲上惊崷崒。”这两句用形象的山川比喻诗人面对高深莫测的艺术境界,如同攀登峻岭一般,既表现了诗人对于杜甫艺术境界的仰望和追求,也体现了个人才情与古人艺术的差距感。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这两句指出了许多人只是表面上模仿杜甫的诗篇,使用他的词汇和句式,却没有人能够真正领悟到杜甫在当时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这里的“子美”即指杜甫。诗人认为只有杜甫才能做到自然天成,无需刻意雕琢,而他的作品却如同自然界中顺应天性的生命一般生长。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展示了苏轼对于杜甫艺术造诣的极高评价,同时也反映出自己追求高远艺术境界的心声。
问何时、江南朱十,仙源一棹曾住。
年来渐老愁中鬓,厌听春城箫鼓。情万缕。
认罨画溪山,十里桃花路。软红似雾。
待买个扁舟,摇来双桨,寻到旧游处。
分明是,岩壑后凋俦侣。枝柯曾饱霜露。
夜深宜伴梅花睡,茜雪暗堆帘户。群记取。
算载酒江湖,惟我堪怜汝。飘零若絮。
更惨惨凄凄,潇潇瑟瑟,一夜打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