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青冥上,到门还几重。
但闻秋涧雨,不辨午时钟。
幽壑眠苍麂,飞泉绕白龙。
此中堪枕石,莫复再携筇。
回合青冥上,到门还几重。
但闻秋涧雨,不辨午时钟。
幽壑眠苍麂,飞泉绕白龙。
此中堪枕石,莫复再携筇。
这首诗描绘了回龙亭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首句“回合青冥上,到门还几重”以“青冥”形容天空之高远,通过“回合”和“几重”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层层叠叠、深邃难测的空间感,仿佛步入此地便踏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接着,“但闻秋涧雨,不辨午时钟”两句,通过听觉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幽静氛围。秋涧的雨声与午时的钟声在诗人心中产生了距离感,雨声似乎更贴近自然,而钟声则被模糊,暗示时间在这里变得不那么重要,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超脱。
“幽壑眠苍麂,飞泉绕白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动物与自然景观结合,苍麂在幽深的山谷中沉睡,飞泉环绕着白色的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神秘色彩。
最后,“此中堪枕石,莫复再携筇”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喜爱与留恋,愿意在此处静心休憩,甚至不再携带竹杖(筇)行走,足见其对这里的喜爱与沉浸之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回龙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高空遥望碧云残,细雨萧萧一径寒。
小队朱旗频出郭,元戎金印乍登坛。
双龙色照芙蓉匣,驷马光生芍药栏。
为报主人林竹在,天风晨夕候飞鸾。
十斛明珠燕子楼,白樱桃下最风流。
争誇静婉腰围细,每忆娇娆态度柔。
买处赤绳频系足,歌来红锦半缠头。
龙钟定远龟兹外,底事当年笔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