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
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
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
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
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
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
这首《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一)》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明过后,细雨绵绵,湖光山色与人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句“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小雨滋润下的绿草,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中,湖边停泊的小舟上,飘动的柳絮与花香交织,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芬芳之中。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相思之情。词人回忆起曾经在第三桥畔与某人相遇的情景,那份深情与怀念跃然纸上。最后,“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则以夕阳西下,归家之时,楼上春寒中燕子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通过具体的景象唤起读者对于美好记忆的共鸣,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