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君主形象,其德行和智慧得到了天的承认与赋予,统治之下国泰民安。开篇“请鉴赏下面的中国古诗”后直接进入了诗歌内容,没有标题、朝代和作者信息。
首句“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表达了对古周文王、武王的赞颂,他们被誉为圣明之主,治理天下的能力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接着,“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则是说这位君主不仅受到人间的尊崇,而且其德行也达到了神圣的层次,与天相匹配。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表明了君主与天的和谐共存,其德行成为了后世追求的典范。紧接着,“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则是说这种德行得到了长久的传颂,是成就了一位完美君主的事迹。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君主的统治成为了天地间的典范,为后世所效仿。其后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则展现了君主不仅有德政,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孝道,这种美德又成为了一种规范。
在接下来的“媚兹一人,应侯顺德”中,“媚兹一人”暗示这位君主的品行受到众人的喜爱与尊敬,而“应侯顺德”则表明其顺应天意,施行仁政,以德报德,得到了诸侯的归附。
再往后的“永言孝思,昭哉嗣服”继续强调了君主的孝道和美好的名声,这种品质不仅被后世所铭记,而且还成为了一种光辉的榜样。接着,“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则是说这种美德如同古代圣王一样,流传至今,不断得到人们的赞许。
最后,“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在无数年的岁月里,这位君主接受了上天的恩赐,其统治下的国家得到各方的祝福和支持,在这样长久的时间中,也始终伴随着贤能之士的辅佐。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理想君主的一种颂歌,赞美其德行、智慧与统治能力,以及这种理想形象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