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黄尘正月尾,晓风晴日吕仙祠。
车中一觉还山梦,正及村前饼熟时。
乌帽黄尘正月尾,晓风晴日吕仙祠。
车中一觉还山梦,正及村前饼熟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路过黄粱祠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
首句“乌帽黄尘正月尾”,以“乌帽”和“黄尘”构成鲜明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时间正值农历年末。这一句不仅勾勒出旅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可能的疲惫与旅途的艰辛。
次句“晓风晴日吕仙祠”,则转而描绘了一幅清晨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的景象,吕仙祠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庄严与神圣。这里的“晓风晴日”与上一句的“黄尘”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从尘世到仙境的过渡感。
第三句“车中一觉还山梦”,诗人似乎在旅途中短暂休息,梦回山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这句通过梦境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尘世生活的反思。
最后一句“正及村前饼熟时”,将场景拉回到现实,描绘了村前饼熟的美好画面,既体现了生活的温馨,又与前三句的意境相呼应,给人一种和谐与满足的感觉。整个诗句在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平凡生活之美的欣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旅途劳顿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生活之美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樵夫岁岁居樵山,短斧入山樵采还。
双肩向市易斗粟,堂上日暮俱垂斑。
官家谬选备工役,报国那能惜觔力。
运斤直瞰危鹘巢,唤侣时招牧牛笛。
宁知今年法令改,青山却用金钱买。
有斧不得重刊云,无钱誓欲先逾海。
昨日城中丁壮来,城中百事犹伤哉。
析薪已费千馀万,卖子不足私门陪。
衣裳蓝缕敢自惜,已看釜甑生尘埃。
贫家止有田十亩,定知明年非我有。
安能遁迹豺虎之深林,县官来时无处寻。
西塘菡萏初破红,小舟荡漾东南风。
罗裙曳水蘸轻碧,惊起沙头双落鸿。
昨日采莲莲尚好,今朝采莲莲已老。
绿房结子空垂垂,翠黛朱颜可长保。
江湖日暮生嫩寒,鸳鸯双飞不过滩。
回首女伴各无语,泪洒铜仙承露盘。
三王久不作,淳风变纵横。
兵戈入战国,耆宿填秦坑。
天赐赤帝子,龙泉定升平。
岂独体貌异,圣度畴与京。
功成归故里,慷慨道平生。
意气自雄俊,歌词亦峥嵘。
至今千载下,闻者心胆明。
是宜冠庶物,直与商周并。
帝子乘龙升,故台未全平。
台下春草绿,时鸟间关鸣。
猛士安在哉,四海复永清。
仰见云飞扬,溯风有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