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沛望歌风台》
《过沛望歌风台》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三王久不作,淳风变纵横。

兵戈入战国,耆宿填秦坑。

天赐赤帝子,龙泉定升平。

岂独体貌异,圣度畴与京。

功成归故里,慷慨道平生。

意气自雄俊,歌词亦峥嵘。

至今千载下,闻者心胆明。

是宜冠庶物,直与商周并。

帝子乘龙升,故台未全平。

台下春草绿,时鸟间关鸣。

猛士安在哉,四海复永清。

仰见云飞扬,溯风有馀情。

(0)
鉴赏

此诗《过沛望歌风台》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展现了对古代帝王功业的感慨与敬仰。

首句“三王久不作,淳风变纵横”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三王时代远去,淳朴之风渐失,战乱纷争成为主流。接着“兵戈入战国,耆宿填秦坑”进一步描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以及秦朝暴政导致的老者悲惨命运。

“天赐赤帝子,龙泉定升平”转而赞颂刘邦(赤帝子)及其领导下的汉朝,龙泉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诗人强调的不仅是刘邦的个人特质,更是其治理国家的圣明度量。

“功成归故里,慷慨道平生”描绘了刘邦功成名就后返回故乡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过往岁月的豪迈与坦荡。接下来“意气自雄俊,歌词亦峥嵘”赞美刘邦不仅在行动上英勇非凡,在言语上也充满力量与激情。

“至今千载下,闻者心胆明”指出即便千年之后,人们提及刘邦的事迹仍能感到心灵的光明与勇气。最后“是宜冠庶物,直与商周并”表达了对刘邦功绩的崇高评价,认为其成就堪比商周时期的伟大帝王。

“帝子乘龙升,故台未全平”转而描述刘邦去世后,其留下的精神遗产仍在人间流传。接下来“台下春草绿,时鸟间关鸣”描绘了歌风台周围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猛士安在哉,四海复永清”感叹英雄已逝,但天下再次迎来了长久的和平。最后“仰见云飞扬,溯风有馀情”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和平的向往。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发银树林

莫过溪桥银树林,溪深未抵路泥深。

清风一阵掠人面,晴色半开关客心。

远岭惹云秋里雪,淡天刷墨晓来阴。

几多好句争投我,柳夺花偷底处寻。

(0)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0)

杜甫草堂联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0)

隔尾·其三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0)

竹·其九

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

今朝榻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

(0)

瞿塘峡

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