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波渺渺四无涯,阊阖天低手可排。
一塔倚空凌浩劫,两潮争港撼层崖。
半晴半雨龙归海,冲煖冲寒雁度淮。
安得乞身依佛日,遍寻灵迹访齐谐。
鲸波渺渺四无涯,阊阖天低手可排。
一塔倚空凌浩劫,两潮争港撼层崖。
半晴半雨龙归海,冲煖冲寒雁度淮。
安得乞身依佛日,遍寻灵迹访齐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狼山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鲸波渺渺四无涯"以大海比喻广阔的视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狼山寺周围的宏大环境。"阊阖天低手可排"进一步强调了山寺之高,仿佛可以触碰到天边的门户。
"一塔倚空凌浩劫"描绘了一座孤独而坚韧的塔屹立于苍穹之下,历经沧桑,象征着佛教信仰的持久与不朽。"两潮争港撼层崖"则写出了江潮汹涌澎湃,冲击着岸边的山崖,动静结合,气势非凡。
"半晴半雨龙归海,冲煖冲寒雁度淮"描绘了天气变化中的自然景观,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交替,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安得乞身依佛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希望能像佛日般普照众生。
最后两句"遍寻灵迹访齐谐"表达了诗人渴望探寻佛法真谛,寻找精神寄托的决心,以及对神秘传说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描绘狼山寺的壮观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深敬畏和追求。
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
端如径寸珠,堕此白玉盘。
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
起舞者谁欤,莫作三人看。
峤南瘴疠地,有此江月寒。
乃知天壤间,何人不清安。
床头有白酒,盎若白露漙。
独醉还独醒,夜气清漫漫。
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弹。
相将乘一叶,夜下苍梧滩。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