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其二》
《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自从千载韩山后,又见三车象力开。

便道人缘终就劫,乍疑佛教顿更胎。

毒龙观法新无碍,溪鳄知文久却回。

始信当年焚骨者,空言亦许大颠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以“胎”字为题,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自从千载韩山后”,借韩山的历史背景,引出对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思考。接着,“又见三车象力开”,以“三车”象征佛法的传播,强调了佛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以广泛传播的力量。

“便道人缘终就劫”,通过“人缘”与“劫”的关联,探讨了个人修行与宇宙命运之间的关系,暗示了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哲学思想。紧接着,“乍疑佛教顿更胎”,则表达了对佛教快速改变人心、净化灵魂的期待与赞美。

“毒龙观法新无碍”,运用“毒龙”这一形象,象征着人性中的贪婪、嫉妒等负面情绪,而“观法新无碍”则表明通过佛法的观照,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得到净化,心灵得以自由。

“溪鳄知文久却回”,以“溪鳄”比喻那些曾经迷失或被负面情绪困扰的人,在佛法的引导下,最终回归正道,体现了佛教对救赎与转化的承诺。

最后,“始信当年焚骨者,空言亦许大颠来”,通过对比当年的焚骨者与后来的“大颠”(可能指佛教高僧),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即使最初的言论或想法再空洞,只要付诸实践,也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和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艺术化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道德以及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佛教文化中关于自我救赎、心灵净化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理念。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二月望暂寓山中感旧·其三

野花绿水红香动,石壁晴霞倒影奇。

好句诗人曾拾得,重来绝笑剑痕痴。

(0)

九月廿五夜小雨成雪

秋来多病怯新寒,香冷衣篝梦易残。

夜半忽惊风雨恶,开门雪已满前山。

(0)

舣舟江心寺

数声清磬出晴暮,落木人家散烟雾。

风送年年江上潮,白云生根吹不去。

(0)

除夜闻雷

牢落长为客,残年独拥衾。

灯分寒夜火,雨过震馀阴。

捣药滋玄发,书符狷黑祲。

相看故乡泪,不敢效吴音。

(0)

岩居效贾岛

岩岩百尺屋,山鬼寂四壁。

独抱震馀桐,横此风中石。

梦见一道者,手持青瓦砾。

谓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识。

粟尘起嵯峨,沧海寄一滴。

语罢失其处,觉来空叹息。

摄衣起楚歌,断弦如裂帛。

悬藤月露深,蛟龙舞其侧。

(0)

哭正节徐先生

凄凉携子女,冠佩赴重阴。

塌井千年事,青天此夜深。

哀辞山石刻,恤典海舟沈。

里族南薰梦,东都直至今。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