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
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
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
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
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
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
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
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天台瀑布的宏伟与不可测度。开篇“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两句,以“万仞”形容瀑布之高,表明诗人对其规模的震撼,同时通过“远看如织挂天台”的比喻,传达了瀑布在远处观察时给人以轻盈、美丽的感觉,与天然形成的天台相呼应。
紧接着,“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两句,用反语表达瀑布之不可测量,其规模之大超出了常规的衡量标准。同时,“金刀易剪裁”的比喻,则形象地说明了瀑布如同一把无形而锋利的刀刃,切割出独特的天然景观。
“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两句,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瀑布下落时带来的效果:在夏日,它如同飞扬的雪花;在岩石之上,则如春天般的雷鸣声。这种对比强调了瀑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一种力量与活力的象征。
最后,“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两句,以神话传说中“银河”为喻,将天台瀑布比作天上的星河,从而提升了其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堕落人间合却回”的表述,寓意着这股水流最终将归于自然的循环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限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
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
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