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报德再用前韵》
《归报德再用前韵》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几枝藤竹醉相携,何处千峰顶上归。

正好临风眺平野,却须入谷避斜晖。

酒边泉溜寒侵骨,坐上岚光翠染衣。

踏月过桥惊易晚,林坰回首更依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首句“几枝藤竹醉相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藤蔓与竹子在山间相互依偎的情景,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感,营造出一种和谐而醉人的氛围。

接着,“何处千峰顶上归”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远方,想象着在群山之巅,有一处归宿之地,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宿感。

“正好临风眺平野,却须入谷避斜晖”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两种不同心境:一面是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另一面则是深谷中的幽静与避世之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酒边泉溜寒侵骨,坐上岚光翠染衣”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共融的场景。泉水潺潺,寒气袭人,而周围的山岚则为诗人的衣物染上了翠绿的颜色,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最后,“踏月过桥惊易晚,林坰回首更依微”两句,以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月光下的小桥,夜晚的降临,以及回头望见的模糊景象,都让这份留恋更加深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舍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普明庵用坡公原韵

溪流逦迤石径细,午风不启重门闭。

寻幽信步入山来,空翠不知满衣袂。

禅房磬逗白云深,日斜犹作句留计。

生平空复爱居山,佳游即此殊难继。

归去空斋一夜眠,定梦溪光照鬟髻。

老衲如何笑不言,愧尔出尘余入世。

(0)

汤阴

烟树夜迢迢,秋凉白马骄。

繁星下河内,斜月见中条。

世事悲摇落,羁心久寂寥。

侍中祠宇在,风烈感前朝。

(0)

乐昌县

石桥低跨小山丫,薜荔飘香罥白花。

高出一帘云水外,柳阴茅舍夕阳斜。

(0)

感兴·其一

古人成一艺,心力为之瘁。

苟欲徇人好,岂能臻绝诣。

汲汲夸毗子,于旨本无会。

目此自矜奇,徒增识者喟。

(0)

得延庚侍御书期余入都作诗谢之·其一

金阙觚棱梦已非,不才甘与世相违。

上书年少先华发,射虎将军今短衣。

永忆江湖堪送老,惊心故旧亦全稀。

剧怜青琐登朝籍,肯念沧洲有钓矶。

(0)

营夜

月色如霜照满营,终宵鼙鼓杂金钲。

人眠枯草寒无寐,马齧空槽夜有声。

诸将运筹纾圣虑,四郊多垒耻吾生。

自看身手非无用,投笔从今学论兵。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