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黻所作,名为《赋求仁斋和赵使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仁”的追求与理解。
第一句“一编论语半言仁”寓意深长,暗示着在探讨经典时,对于“仁”这一概念的重视。第二句“克复工夫理趣真”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仁”之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通过空间(从黄堂至横浦)的转换,以及时间(由冬至春)的变迁,展现了“仁”的广大与深远。这里的“黄堂”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或是特定的自然景观,而“横浦”则是一片开阔的地带。这两句诗表达了从微小到辽阔,从静止到流动,仁的境界无所不在。
第四、五句“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借用天地之气(元阳)和宇宙之理(太极)的宏大场景来比喻“仁”的无处不在与包容万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体现了对生命与世界深刻的理解。
最后两句“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则是将“仁”的内涵与自然界相结合,将其视作天地间最本真的存在。这里,“生意”指的是万物生长之意,通过“谷种”的比喻,表达了生命力和生机的无穷无尽。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刘黻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诗人对于仁这个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内化,以及将其融入哲学思考之中的高度。
君为日边行,过我迂道里。
我有江上役,值君亦行李。
谁云动参商,邂逅乃如此。
似非人力为,定是天所使。
古云昔道场,门枕东湖水。
相从及休日,趋去不停轨。
参禅固未暇,作诗实先议。
要问戴叔伦,当年卜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