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逢赵子,怪问泪双行。
御哀为慈母,大节凛秋霜。
白日空山里,苍松古道傍。
墓碑终不朽,潜德永幽光。
龙山逢赵子,怪问泪双行。
御哀为慈母,大节凛秋霜。
白日空山里,苍松古道傍。
墓碑终不朽,潜德永幽光。
此诗《辰士赵伯行之母贤而早寡伯行于予有一日之雅因丐挽章》是明代符锡所作。诗中通过“龙山”、“白日空山”、“苍松古道”等意象描绘了赵母的墓地环境,营造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赵母高尚品德和伟大节操的敬仰之情。
“龙山逢赵子,怪问泪双行。”开篇即以“龙山”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引入,点明地点,同时通过“赵子”的遭遇引出下文对赵母的描述。“怪问泪双行”则暗示了赵子对赵母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御哀为慈母,大节凛秋霜。”这两句直接赞美赵母的品德,将她比作“慈母”,并以“大节凛秋霜”来形容其高洁的品行,如同严冬中的霜雪一般坚贞不渝,展现了赵母在逆境中坚守道德原则的勇气和毅力。
“白日空山里,苍松古道傍。”通过“白日空山”与“苍松古道”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赵母墓地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暗喻了赵母如同苍松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精神品质。
“墓碑终不朽,潜德永幽光。”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赵母虽已逝去,但她的美德将永远流传,如同墓碑上的文字一样不朽,其深远的影响如同幽暗中永恒的光芒,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赵母生平事迹的简略叙述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深情赞颂,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品德传承的期许。
户网添纱,帘栊换额,又逢长日。
曲径西偏,梧桐引新碧。
溪堂亭午,人自惬、罗衫轻窄。疏密。
枝上小莺,尚声声啼涩。
花南水北,吹紫漂红,残芳去难拾。
槐风未暑,气候正清寂。
历历雨晴林沼,一片绿阴如涤。
想此时情景,应胜十分春色。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欹斜乌帽。
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不如归好。
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清晖镜拭,拥翠云渺弥,凉沁空色。
万绿田田,露重风轻,远香飞入瑶席。
高朋沆瀣欣同志,更寿祝,祠宗千亿。
况座中,群彦汪洋,俨泛五湖归舶。
何物催租败兴,恨无牡菊火。噤尽蛙蝈。还俯虚栊。
云影华香,一刹烦襟冰涤。
人生乐事知音聚,漫惆怅,萍踪南北。
又晚霞,添助诗情,柳外断红菡碧。
漆灯晕绿,悲声起,幽居一味凄寂。
夜台睡稳,何缘更露,尘中声迹。
泉扃悄阒,想也念人间故戚。
镇伶俜、惊风怯影霜叶共萧槭。
凄绝荒坟畔,月淡梨、雨昏松枥。
翠楼画阁剩如今、土华凝碧。
待访天亲,又朝市,沧桑几历。
悄呜咽,泣绕断梗伴夜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