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韩司徒》
《送韩司徒》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君命临门不敢稽,岁朝就道尚嫌迟。

春风前引朝天佩,冬日还留去国思。

西北军兴常告乏,东南民力又堪悲。

司徒自有生财道,谁谓时艰未可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俨所作的《送韩司徒》。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韩司徒即将离任前往京城赴任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军政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怀。

首联“君命临门不敢稽,岁朝就道尚嫌迟”描绘了韩司徒接到朝廷任命后,不敢稍有耽搁,即使在新年之际也急于启程赴任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君命的尊重和对公务的紧迫感,也暗示了国家事务的繁忙与重要性。

颔联“春风前引朝天佩,冬日还留去国思”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春风与冬日的季节变换,象征着韩司徒在赴任途中内心的复杂情感。春风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和希望,而冬日则代表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故土的留恋。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内心情感相融合,展现了韩司徒既期待又不舍的心情。

颈联“西北军兴常告乏,东南民力又堪悲”揭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军事与民生双重压力。西北地区战事频仍,军需物资常常告急;而东南地区的人力资源也被大量征调,民生状况令人担忧。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尾联“司徒自有生财道,谁谓时艰未可为”表达了对韩司徒作为司徒(古代官职,负责财政)的期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相信韩司徒凭借智慧和能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希望。这一句既是对韩司徒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情感抒发和对国家现实问题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事务的关切。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夏日叹

烛龙进无力,迟迟当天街。

火云相夹持,烧空焰正开。

亢阳肆为虐,真宰应暌乖。

市贾看坐废,糁汗浮黄埃。

蛟龙惧汤沸,蟠蛇屈深泥。

燕雀罹燔炙,塌翼投蒿莱。

深山长薄中,但荫狼与豺。

形骸端欲弃,强饰胡为哉。

摛辞遣烦闷,音律那能谐。

安得万松风,倏然与之偕。

(0)

承巡按邓侍御旌奖檄至二首·其二

花压乌纱洒满罍,远承恩礼自霜台。

时经秋社和农醉,节近重阳趱菊开。

身事无端云漠漠,老怀何系野恢恢。

檐头却记前朝鹊,故向诗翁噪几回。

(0)

严之北高峰奇绝处拟搆亭其上诗以代疏

一亭端合搆烟箩,剪棘诛茅费几何。

山到富春终自别,地分僧寺可须多。

回流几叶浮烟艇,返照千峰浸碧波。

如此风光如此景,巅崖碑板为谁歌。

(0)

过方生克宽行寓看蒂双瓜

秋风消息到谁家,天意分明见此瓜。

并蒂巧垂双碧玉,娱宾还放一黄花。

寻常草木灵皆在,冷淡门墙兆已佳。

俯仰乾坤无限意,懒将诗笔向人誇。

(0)

勉诸生习小学四首·其二

搜穷经传几年馀,谁把神明信此书。

除却寻常伦理外,更将何事称为儒。

(0)

东鲁门·其二

东鲁东周迹已陈,古人风致又今人。

绕城桑柘苍烟外,依旧青山问白云。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