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鲁东周迹已陈,古人风致又今人。
绕城桑柘苍烟外,依旧青山问白云。
东鲁东周迹已陈,古人风致又今人。
绕城桑柘苍烟外,依旧青山问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东鲁地区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东鲁东周迹已陈”,开篇即点出地点与历史背景,东鲁与东周的遗迹已经成为了过去,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古人风致又今人”,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当代,指出古人留下的风范与精神依然影响着现代的人们,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绕城桑柘苍烟外”,描绘了一幅乡村的景象,环绕城市的桑树与柘树在苍茫的烟雾之外,展现出一片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田园风光。“依旧青山问白云”,最后两句以青山与白云为意象,赋予自然以生命,青山似乎在询问白云,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有美在中,瓠犀粲然,两三点金。
想敲时眉绉,移嗔鬟侍,嵌来吻合,媚视藁砧。
坚却能安,刚偏不吐,接近珠喉一往深。
餐霞未,尽从容漱石,漫剔银簪。含香鸡舌沉沉。
倘狭路相逢忍不禁。
只杨枝作闹,缄情脉脉,菱花对照,笑语吟吟。
白粲何多,黄流贵少,余慧何时到织纴。
翻新样,判削除百镒,布满陀林。
绿遍池塘草。过清明、妒春风雨,春残人渺。
无可奈何花落去,肠断离情难道。
忍检点、零星遗稿。
一念相思更番读,惹伤心、更把心萦绕。
千万语,总嫌少。危楼半角斜阳照。
问从今、怨怀孤愤,何时能了。
双眼泪痕乾不透,去去寻思悽吊。
料地下、应知余抱。
指望虹桥桥边路,叹青青、一例年年扫。
非痛哭,即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