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其六石笋峰》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其六石笋峰》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巨石如龙孙,耸耸烟雾里。

明明落溪口,纳纳喧滩齿。

何当助斋盂,菌蕃徒为美。

(0)
注释
巨石:形容体积庞大的石头。
龙孙:比喻石头形状奇特,似龙的后代。
烟雾里:指石头所在环境的朦胧氛围。
溪口:河流的出水口。
喧滩齿:形容水流冲击河滩的声音。
斋盂:僧侣用于斋戒的器皿。
菌蕃:种类繁多的菌菇。
徒为美:仅仅是为了美观或食用。
翻译
巨大的石头像龙的子孙,高高耸立在烟雾缭绕之中。
它们清晰地落在溪流的出口处,却在喧闹的河滩上发出潺潺声。
何时能成为斋戒时的供品,只是众多美味的菌菇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其六)石笋峰》。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块巨石的形象,比喻它像龙的子孙般威武耸立在烟雾缭绕之中。接着,他写到石头落在溪口,伴随着溪水的喧闹声,仿佛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诗人想象这巨石能成为斋盂的辅助,寓意着它不仅壮观,还能带来实用价值,让菌类生长繁茂,增添了美感。整首诗通过石笋峰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六亭

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邵阳城中景何好,峻屏四面森围绕。

西南诸峰尤蔚然,地接衡庐青未了。

天将图画开湘堧,云木罗立呈鲜妍。

上有蝉联百雉之粉堞,下有鳞差万瓦之晴烟。

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

遐观捧出颔底珠,背负凌虚势腾踔。

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

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

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

祇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0)

海棠春令/海棠春

似红如白含芳意。锦宫外、烟轻雨细。

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烛花偏在红帘底。

想人怕、春寒正睡。梦著玉环娇,又被东风醉。

(0)

临江仙

六鹤飞来松帐晓,菊迟梅早年光。

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环佩暖回香。

未问诰花金五色,新来乐事难量。

双添雏凤趁称觞。争书八十字,分抱彩衣旁。

(0)

水调歌头

风驭过姑射,云佩挹浮丘。

丁宁月姊,为我澄霁一天秋。

尽展冰奁玉鉴,要看瑶台银阙,万里冷光浮。

分与世间景,好在水边楼。想霓裳,呈妙舞,起清讴。

蓝桥何处,试寻玉杵恣追游。

拟待铅霜捣就,缓引琼浆沈醉,谁信是良筹。

长啸跨鲸背,不必愿封留。

(0)

临终颂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

(0)

贺新郎·其九用前韵自寿

往事休寻访。幸老来、筋力差强,未须扶杖。

收脚八风波外立,一片虚空荡荡。

悟寿者、本来无相。

今日不知何日也,便戊申、重见何须赏。

大梦曲,此时唱。团栾儿女溪堂上。

且一觞、一咏陶然,此情堪畅。

漫说神仙华屋好,缥缈峤壶蓬阆。

这浮幻、也难凭仗。

何似熏风来岁岁,蔼一家、和气如春酿。

婚嫁了,尽闲放。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