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
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
安知兹壁外,不有朝暾跃。
颓云初离洞,流出将焉托。
岭半一人家,如鸟巢阿阁。
人语向空濛,烟火出冥漠。
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
胡为既济后,昏暮犹墟落。
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
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
安知兹壁外,不有朝暾跃。
颓云初离洞,流出将焉托。
岭半一人家,如鸟巢阿阁。
人语向空濛,烟火出冥漠。
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
胡为既济后,昏暮犹墟落。
这首明代诗人钟惺的《雨发九湾至归州》描绘了旅途中的山水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展现了雨后山区的迷茫与浑浊,暗示了行路的艰难。接着,“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表达了诗人连续多日穿越重重山峦,道路丛密,难以找到开阔的视野。
“安知兹壁外,不有朝暾跃”以疑问的方式,流露出对未知的期待,希望在山壁之外能见到曙光。随后,“颓云初离洞,流出将焉托”形象地描绘了乌云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的情景,寓意着困境后的希望。
“岭半一人家,如鸟巢阿阁”描绘了一处山腰上的村落,犹如鸟儿栖息于楼阁,显得宁静而孤独。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人声和炊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但“人语向空濛,烟火出冥漠”又暗示了环境的偏远和寂静。
最后,“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描绘了诗人遥望对岸秭归城,夕阳映照下的城乡景色,而“胡为既济后,昏暮犹墟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程结束后的感慨,为何在渡过难关后,眼前依然是黄昏时分的荒凉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以及诗人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
黄沙吹风暗京国,行子对面不相识。
踯躅难寻故旧欢,终日城南望城北。
忽逢侯生市上来,驻马相携饮百杯。
十年倾倒足怀抱,长沙富贵何有哉。
怒马高车去如驶,五侯七贵今如此。
落拓谁留一布衣,羁栖且共居萧寺。
萧寺论诗昼掩门,每当风雨坐朝昏。
一饭未曾遇知己,何况当年国士恩。
余昨偶从山东来,君今又向山东去。
回首方思泰岱云,别离无那燕台树。
燕台树下泪如线,此行羡子归乡县。
阁上如逢扬子云,道余挟策犹贫贱。
高皇养士三百秋,卫帅食恩等通侯。
铭钟书帛列上第,金樽玉案罗群羞。
一朝河上度欃氛,虎啸崤函不忍闻。
赤帜无色鼓声死,婴城惟有崔将军。
将军开国世家子,轻裘缓带谈经史。
吹篪时过大司农,北斗西豪俱在此。
昭阳之冬月无阳,野斗豺虎色玄黄。
决眦不知有锋刃,疾呼白日生冰霜。
臣矢已穷力战久,侧身誓天不相负。
已拚先溅侍中血,宁料如生元帅首。
纷纷侍卫尽同朝,今何蕤萎昔何骄!
朝行出攻暮不返,岁寒松柏乃后凋。
后来传疑未传信,壶祠蠋墓无人问。
长留遗像天地间,勇者成仁懦者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