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杜红蘅缥缈香,冰丝弹月弄清凉。
峰峦一一俱相似,九处堪疑九断肠。
碧杜红蘅缥缈香,冰丝弹月弄清凉。
峰峦一一俱相似,九处堪疑九断肠。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著名的《又湘妃诗四首(其二)》,虽然没有直接标明,但从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断出其作者是李商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妙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哀愁。
“碧杜红蘅缥缈香”,这里的“碧杜”指的是翠绿色的丛林,“红蘅”则是形容芦苇之类植物在秋天时呈现出的淡红色。"缥缈香"则意味着一种细微而又持久的香气。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邃。
“冰丝弹月弄清凉”,这一句则是对夜晚月光下琴声的美妙描写。"冰丝"形容的是细腻如冰的琴弦声音,而"弄清凉"则表达了那种能令人心旷神怡、清凉愉悦的感觉。
“峰峦一一俱相似”,这里的“峰峦”指的是山峰的形状,"一一"表示每一个都,“俱相似”意味着它们都很相像。这句诗描绘了一片连绵不断、形态各异但又惊人雷同的山脉。
最后一句“九处堪疑九断肠”,这里的“九处”通常指的是极远或极深之意,“堪疑”意味着值得怀疑或是令人困惑,而"九断肠"则形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如同肠子被九次割裂一般。整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于美景的赞叹,也有深藏的忧伤和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佳作。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
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