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巘方壶小,泓泉渤海深。
陶公慈母手,抔土故人心。
蓑笠不愁敝,鲦鲿何处寻。
虚堂值萧瑟,犹苦百虫吟。
尺巘方壶小,泓泉渤海深。
陶公慈母手,抔土故人心。
蓑笠不愁敝,鲦鲿何处寻。
虚堂值萧瑟,犹苦百虫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其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感悟。开篇“尺巘方壶小,泓泉渤海深”两句,以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展示了大自然的层次和深邃,从一个小小的水壶开始,到泉水、再到广阔的大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接着,“陶公慈母手,抔土故人心”两句,则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通过“陶公”的形象(可能指陶渊明,他崇尚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亲人、朋友之手抚土的情感联结。这里,“慈母手”和“故人心”都是充满温情和乡愁的意象。
第三句“蓑笠不愁敝,鲦鲿何处寻”,则转向了对自然界生物生活状态的观察。“蓑笠”通常指的是渔民或农夫所戴的用草编制的帽子,而“鲦鲿”则是水中小鱼。诗人通过这两种不同的生灵,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和谐的赞美。
最后,“虚堂值萧瑟,犹苦百虫吟”,则是在一种秋天萧瑟的气氛中,诗人在空旷的厅堂里听到了各种昆虫鸣叫的声音。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季节变迁和生命活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万物更新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自然美景、人情世态以及生灵多样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