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送段屯田分得于字》。诗中通过对农事和官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自由精神的向往。
"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这两句写的是一位不顾及自身清洁,只为鼓励农民耕作的官员形象,展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牺牲精神。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这里描绘的是朝廷繁忙的公务和官员们辛勤工作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度繁琐职责的无奈感受。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描写了地方官吏和学者形象,其中“天马驹”、“非俗儒”表现了对这些人物才华出众、不凡的赞美。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田间畅饮的情景,以及对于这种自然、自由生活方式的享受和赞叹。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这里描绘的是诗人自己在溪边手持拐杖,自带酒壶,身穿简便衣物,不需要繁复的礼仪束缚,享受着简朴自然的生活。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因病留在家中,对于书房中的尘封和墨迹感到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能外出的不甘。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最后两句表达的是对那些不知道珍惜生命、害怕出门而过于谨慎的人的讽刺和不解,这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批判。
野外春无极。近清明、苍苍莽莽,连天晴碧。
缥缈楼台临水见,倒入平湖千尺。
休便把韶华轻掷。
妩媚青山多似我,悄无言、笑睨斜阳立。
鸥与鹭,旧相识。岚烟横抹墟烟直。
问人生、胶胶扰扰,有何长策。
江表英雄屠狗辈,姓氏倩谁寻觅。
渐大地、黯然无色。
殿阁山林俱隐灭,望家乡、不辨天南北。
谁是主,尽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