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江叹·其六》
《相江叹·其六》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袈裟犹未白,螺髻镇常青。

有愿酬今日,无言问小乘。

情田心莫莫,玉海泪盈盈。

满山松柏色,不作旧时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坚定信仰。首句“袈裟犹未白”暗示了僧人的修行之路还远未达到最高境界,象征着对更高层次悟性的追求。接着,“螺髻镇常青”以自然界的常青之物螺髻比喻僧人的修行之心,即使在岁月的流转中也保持着不变的纯净与活力。

“有愿酬今日,无言问小乘”表达了僧人对于当下心愿的重视和对于佛法深入理解的追求,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佛法,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里的小乘佛教强调个人解脱,与全诗的主题相呼应,展现了僧人对自我修行的专注与决心。

“情田心莫莫,玉海泪盈盈”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情感比作耕耘过的田地和深邃的海洋,充满了情感的波澜与深度。这不仅描绘了僧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释放。

最后,“满山松柏色,不作旧时声”以山间松柏的形象结束全诗,松柏常青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和不变的信念,同时也寓意着僧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坚韧不拔。不作旧时声则意味着超越了过去的束缚,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不再受制于过往的观念或情绪,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实践,体现了佛教中追求精神升华和内在平静的主旨。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答同年邵汝学约过园居

触热相过敢惮烦,会呼童子扫蓬门。

俗流未许通车马,年契长期到子孙。

已拟置棋刓木局,旋教开酒击泥尊。

荒园半亩清风足,他日应消楚客魂。

(0)

与启南游虞山二首·其二

斜日下岭西,落霞满川上。

晚色催人还,轻舟复摇漾。

佳山难为别,持酒忽惆怅。

悠然一回首,舟尾叠青浪。

故人知我怀,捉笔写其状。

怀土心未除,移山力何壮。

便如王维诗,终南亦堪望。

流观入中夜,鼓枻起高唱。

(0)

征妇怨

闻说沙场雪未干,移师又欲向楼兰。

凭谁为借东风力,吹转三边地不寒。

(0)

宫词七首·其五

别院笙歌别是春,芙蓉屏障隔风尘。

玉鱼金钥年年在,鹦鹉笼中解唤人。

(0)

断桥分手次刘邦彦韵·其二

近水人家半掩扉,两山楼阁尚斜晖。

断桥无数垂杨柳,总被游人折渐稀。

(0)

题僧善权画

倪迂死后犹存画,权袖图成更有诗。

头白云卿重题品,董元曾是巨然师。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