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
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
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这首诗《题高斋》由宋代诗人赵抃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居高斋的老者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句“腰佩黄金已退藏”,以“腰佩黄金”象征昔日的荣华富贵,而“退藏”则暗示了主人公将这些物质享受隐藏起来,不再追求或炫耀,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次句“个中消息也寻常”,进一步解释了前句中的“退藏”。这里的“个中消息”指的是高斋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但“也寻常”却强调了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对于主人公而言,却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可能是指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或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直接点明了高斋老者的身份——柯村的赵四郎。这里不仅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份,也通过“时人要识”这一表述,表达了对高斋老者独特生活态度的认同和敬意。通过“只是”一词,强调了赵四郎的身份虽普通,但其生活哲学却非同寻常,值得世人学习和借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高斋老者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荼蘼散雪。到此花谢后,春便消歇。
劫里昆池杨柳,依然柔条,定又堪折。
雕梁得似卢家否,有旧日、红襟能说。
道庾郎、遥赋江南,更为夕阳愁绝。
莫问长安近事,故人幸好在,珍重华发。
可奈花阴,蝶舞蜂喧,又是声声啼鴂。
悬知石老云荒后,尚未忘、照帘斜月。
怨塞鸿、空寄瑶函,不附半轮残玦。
閒床寂静。恰人海逗留,风凉梧井。
离绪大难,秋月如圭牵情甚。邯郸谁借黄粱枕。
犹自问、蓬莱仙境。软红尘里,何人细写,者般真性。
清沁。诗人仲若,乍鹂吹听罢,倚栏高咏。
丽句藻词,无限温柔风人韵。如闻一曲婆娑引。
记历历、当年清景。与君留取新图,雪蕉照影。
天涯碌碌,听当风、画角正悲鸣。
路上行人多少,若个感秋砧。
伴得客怀寂寞,只山头、不肯断青青。
定苍茫、相吊六朝,尘梦惆怅粉和金。
却笑蹇驴破晓,早迢迢、孤店接长城。
无数秋林摇曳,藏得雉媒深。
紫盖黄旗何处也,豪情付与乱虫声。
问归休、指点西风,前路可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