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十》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十》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0)
注释
著意:用心、刻意。
光阴:时间。
地魄:地气中的精华。
朱汞:道教炼丹中的一种矿物,象征精华。
水金:比喻提炼出的贵重金属。
龙虎:道教修炼中的象征,代表阴阳或精神力量。
伏:臣服、降服。
鬼神钦:鬼神敬佩。
永寿:永恒的寿命。
烦恼:忧虑、烦恼。
上心:影响、扰乱。
翻译
努力寻找真正的铅矿,不要轻易浪费时间。
只需捕捉地气中的精华,自然会有天意炼制黄金。
可以说修行高深连龙虎都得臣服,品德高尚让鬼神都敬仰。
已经知道寿命长久如同天地同寿,烦恼无法再扰乱内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属于七言四韵体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珍惜光阴、认真生活态度的倡导。"真铅"比喻生命之重,"地魄擒朱汞"和"天魂制水金"则暗示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这两句通过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法则和生命哲学的认识。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在这里,"道高龙虎伏"象征着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而"堪言德重鬼神钦"则表明了作者的德行深得天地鬼神之敬仰。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最后两句则是对长生不老和心灵超脱尘世所达到的境界的描述。"已知永寿齐天地"表明了作者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而"烦恼无由更上心"则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法则、道德修养和生命哲学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九十孔奋

甘同妻菜茹,极奉母珍羞。

一任时人笑,脂膏不自谋。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三十二子贡

未须论大块,以死息乎人。

所愿学赐也,姑为息事亲。

(0)

妇女之孝二十首·其五秋胡子妻

妾面羞君面,君心异妾心。

那能不念母,却遗别人金。

(0)

仙佛之孝十首·其八睦州

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0)

丞相特进观文南阳公挽词

一相频虚位,千龄要实才。

庙谟从此定,边锁未应开。

东阁尝先到,西州重一哀。

传家惟俭德,何处著楼台。

(0)

挽林通判德溥·其一

岂为长者畏时名,梁楚何从得此声。

只隔螺江衣带水,自应别驾旧廉平。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