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
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
猿声何处晓,枫叶满山秋。
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
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
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
猿声何处晓,枫叶满山秋。
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诗人独坐南楼的凄凉情景。开篇"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个静谧的秋夜中,诗人似乎是唯一还在思考的人,而周围的一切都已进入沉睡状态。
"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南楼之下的自然景象。云遮住了古代圣君舜的庙宇,显得神秘而又有些许凄凉;而清澈的月光下,潇水轻柔地流淌,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
接下来的"猿声何处晓,枫叶满山秋"则通过猿鸣和枫叶充盈的山林,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寂静与萧瑟。猿鸣在清晨时分更显得凄厉,它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预示着夜将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最后两句"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匣中镜象征着岁月的流转,而少年眼中的白发,则是时间无情侵袭的直接写照。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也映射出古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难留的深切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楼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生命流逝和时间消亡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时光之宝贵以及个人命运之无常的深刻体悟。
东风解冻春波泱,长桥饮练将百丈。
雁齿枕陆接石衢,中流曾无十尺广。
徒劳人力此胡为,胜朝遗迹得咨访。
权珰桑梓乃在兹,春秋祭扫常来往。
有司畏势为修涂,葆盖稳驱平似掌。
椓人凶燄一至此,朱家宗社将奚仗。
适来固节度盐沟,架木吾犹发官帑。
守阍岂得尽废斯,惕然以惧睪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