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会瀛洲翰墨筵,琴心何论有无弦。
相於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边。
佳话适然传此日,弹章偶未挂当年。
柯亭刘井经游处,恍悟翩翩作者贤。
雅会瀛洲翰墨筵,琴心何论有无弦。
相於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边。
佳话适然传此日,弹章偶未挂当年。
柯亭刘井经游处,恍悟翩翩作者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高雅的聚会,地点设在一个充满文墨之气的瀛洲宴席上。诗人以琴声为引线,探讨了音乐与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无论琴弦是否实际存在,琴声都能触动人心,如同明月清风般自然流淌。聚会的氛围在明月与清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雅,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享受着自然与艺术的双重盛宴。
佳话在此刻被传颂,虽然弹奏的乐章可能并未在当年留下痕迹,但其精神与韵味却穿越时空,流传至今。诗人联想到柯亭和刘井这些历史上的文化名胜,以及那些曾经在此地留下足迹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聚会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深深眷恋。
君不见草木荣复彫,青青摧折风霜朝。
人生寓一世,何异石火飞流猋。
贵贱寿夭百年殊,死者前后孰可逃。
当年称意即可乐,烹羊炰羔召同僚。
莫令閒虑损汝神,未老面黧毛发焦。
冈头松柏多高坟,声誉俱逐尘壤消。
令人及此意沈菀,上堂鼓瑟歌诗谣。
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閒,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