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
《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閒,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游历西山,寻访白云深处僧人的画面。首句“秋山晚苍苍”展现出山色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深沉与宁静,引人遐想。接着,“引兴白云际”表达了诗人被这美景激发的兴致,欲追寻那白云缭绕的僧人踪迹。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描绘了他们听到山谷中的钟声,正准备返回源头继续骑行的场景。随后,诗人通过“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描述了登山的过程,心境如晴空般清澈,仿佛已达禅定之境。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清冷,凸显出僧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感叹“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表达对僧人超然物外生活的敬仰。

“经诵有时闲,了了见山翠”写僧人诵经的闲暇时光,以及他们对山色的深深欣赏。接下来,诗人借“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暗示自己也向往这样的隐逸生活,以琴声传达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描绘了他们在西峰稍作休息,月光悄然洒落的景象,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与梦境之中。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山林的契合,期待能有机会深入体验这种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一春暮昼长,漫拈遣闷

春三月,正是困人天。

香梦沉沉迷粉蝶,离歌苦苦叫红鹃。好梦破难圆。

(0)

采桑子.和哀蝉移居留溪作,次元韵

江山处处荆和棘,老泪潸然。图个安便。

流水年华感逝川。留溪差可桃源拟,梅柳门边。

鸡犬云间。不必飞升却是仙。

(0)

虞美人

灯花坠落寒风骤。消受秋愁彀。回思往事百伤怜。

心似辘轳上下转床前。夜来更漏敲残未。

和梦和衣睡。欲随明月过东墙。

身子怜他依旧恋空房。

(0)

水龙吟.题岳云闻笛图

岳云远到南横,尚书旧第风筝碎。

人生逝水,几家诗社,又兴吟事。

西蜀才人,少年潘鬓,暗惊铅泪。

笑诗翁充老,龙钟自喜,浑不管,陈抟睡。

今日法源春醉。问归魂,可留琼佩。

再传弟子,比康南海,更加憔悴。

来往燕台,驴背驮诗,遗篇不坠。

恨虞渊日薄,黄公垆畔,更无题字。

(0)

玲珑四犯

汉柏唐槐,只陌上荒尘,长掩斜照。

却访青门,双树绿阴寒罩。

墙外碧玉交枝,浑不似、闰年生小。

想向来、阅过沧桑,相伴岁寒三老。

曾经御辇鸣鸾到。问游仙、梦痕谁扫。

吹香密叶藤花外,古寺临官道。

看尽灞上柳条,兵火后,依然春好。

比六榕蛮地,空杳霭、云昏晓。

(0)

宴清都.秋阴

惨淡秋容苦。有狼籍,野云飞散还聚。

菊荒松暝,清清冷冷,寂无人语。

深深槅掩红蛮,掩不住、过墙砧杵。

更遥空、阵黑归鸦,悠然拚没烟树。

自怜中酒情怀,不胜骚屑,怎禁秋暮。

泬寥天气,冥濛山色,夕阳何处。

者回盼断霜晴,独自听、暗虫叨絮。

说题糕节近,要酿造满城风雨。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