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麻鞋路半乾,归来连得好诗看。
去年曾被梅花恼,今过林边辄齿寒。
小试麻鞋路半乾,归来连得好诗看。
去年曾被梅花恼,今过林边辄齿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埴的《和舒波社日清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游历山水、感受四季变化的情怀。
"小试麻鞋路半乾,归来连得好诗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日出行,穿着轻便的麻鞋踏青,感觉到脚下路面从湿润逐渐干涸,体验着春天的气息。归来后,心中充满了灵感,连续写出了不少佳作。
"去年曾被梅花恼,今过林边辄齿寒。"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现时景象的对比。去年春天,可能是由于梅花盛开而未能尽情享受,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感到不快。现在,诗人再次经过林边,只见到树木间尚有残留的寒意,梅花已经凋零,这种对比使诗人感受到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往事的追忆与现实的比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怀。
思虑不及处,但曰刹那际。
不曰刹那际,宁当有三世。
于此刹那中,尚不容拟议。
安得有死生,一切诸怖畏。
苦乐欣厌情,及分心境异。
是名颠倒想,不名随顺智。
如人游梦中,所历经千岁。
及其梦觉已,不过食顷耳。
稽首愿悲幢,发此不传秘。
愿分无尽灯,酬此四弘誓。
天下张荆州,乳儿识名誉。
医国陆宣公,护法崔元度。
平生风雷舌,咳唾作霖雨。
隔阔馀十年,一旦成万古。
羊昙欲作恸,生存华屋处。
支遁亦伤心,路偶经姚坞。
赖有克家子,春色连眉宇。
君看谈笑时,亦是干国具。
会看如乃翁,独立无喜惧。
文章有种性,家法致工主。
此诗公应闻,想见笑掌拊。
萧萧冷木噪寒鸦,未有春风发柳芽。
应为亭边无锦绣,天公散水自成花。
我昔江湖百忧集,侍讲寄书犹墨湿。
婚姻竟作覆手空,日月真如跳丸急。
哀哉大耿已川逝,秀矣小冯今玉立。
词源江海浩奔茫,句法风骚森出入。
石郎与我金石交,每怀见君嗟靡及。
种桑自比侯千户,力田不愿爵一级。
颇闻杖屦约招携,应许蓬茅助营葺。
欲讨明珠救子饥,老矣安能发鲛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