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日与侯伯用谢元焘诸友汎菊得头字》
《十日与侯伯用谢元焘诸友汎菊得头字》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风吹发冷飕飕,赖有多情帽裹头。

九日已知成昨夜,绿樽聊复集清流。

山房霜菊偏能耐,客路云萍故自浮。

欲识岁寒心皎洁,一方月色十分秋。

(0)
翻译
秋风凛冽吹过,幸好有深情的帽子保暖。
重阳节已经过去,就像昨晚的记忆,我们以绿酒汇聚清流共度。
山中的菊花在寒霜中更显坚韧,行客如浮萍随云飘荡。
想要了解那坚韧不屈的心,就看这明亮如秋月的夜晚。
注释
西风:秋风。
冷飕飕:寒冷刺骨。
多情帽:深情的帽子。
九日:重阳节。
绿樽:绿酒。
清流:清澈的流水。
山房:山中的房屋。
霜菊:秋菊。
客路:行客之路。
云萍:漂泊不定像浮萍。
岁寒心:坚韧不屈的心。
一方月色:明亮的月光。
十分秋:浓浓的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开篇“西风吹发冷飕飕,赖有多情帽裹头”两句,设定了一种寒冷而又温馨的情境,西风代表着秋天的凉意,而诗人却因为有一顶能够保暖的帽子而感到庆幸,这里的“赖有”表达了对这顶帽子的依赖和感激。

接着,“九日已知成昨夜,绿樽聊复集清流”两句,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饮酒畅谈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愉悦时光。这里“九日”可能指的是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等习俗,而诗人却将这份美好延续到了昨夜,显示出对这一传统的热爱。

下两句“山房霜菊偏能耐,客路云萍故自浮”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菊在寒冷中依然坚持开放,显示出了生命力的顽强,而“客路云萍故自浮”则是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尽管旅途中的他遭遇了种种不如意,但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

最后,“欲识岁寒心皎洁,一方月色十分秋”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的寒冷和时间的流逝可能让人感到凄凉,但诗人的心灵却保持着纯净和明澈,而那一轮明亮的月亮,更是将秋天的意境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韩孟郁招同诸子集鸡鸣寺阁

山榭冠云堞,夕晖四望通。

香雨古梵歇,薄烟初挂笼。

开尊待兰月,解带谡松风。

萧瑟递遥响,泠然宾御中。

孤清照溪练,群碧引湖筒。

长言振万壑,竞爽凌秋空。

金波汎淮渎,玉峙颓华嵩。

西园杳千古,河朔将无同。

谁能效楚能,饮泣新亭东。

且逐棹歌还,别渚遵来鸿。

(0)

为陶摇光寿毋·其二

笼窗十丈笋成龙,不学秦箫与葛筇。

似有彩毫托符叶,清阴长映玉鹅峰。

(0)

怀仙·其二

二十三处饮,人人见此人。

高情无不可,良会任相亲。

瑶草春深长,琼花雨后新。

相思在天上,云月是芳邻。

(0)

七夕同诸子集伯襄太史建霞楼得秋字

明河飞练敞高楼,七夕开尊望女牛。

坐久暮天云似水,醉深长笑夜宜秋。

蛛丝漫可穿针待,缑岭真疑跨鹤游。

向晓不堪凉雨发,万山灵籁起沧洲。

(0)

春日病戏作小诗

幽意写不尽,聊将清磬传。

编篱桑是佛,摘果掌为仙。

法法原非法,玄玄却又玄。

谁应观妙理,吟笑到花前。

(0)

初春

云日照清晨,晓风散微和。

流光荡林薄,春鸟鸣相过。

修鳞跃清池,青丝变垂萝。

幽人挟瑶瑟,顾影弹且歌。

白石激新流,南山高峨峨。

上有千岁苓,日夜仙人锄。

愿为云中鹤,双飞淩紫霞。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