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无处觅尘嚣,只有诗人度石桥。
万里龙鳞归雪屋,千山羊角下风条。
斜阳尽处青山小,飞鸟行中碧树遥。
更把新吟作三绝,不妨东国使人描。
望中无处觅尘嚣,只有诗人度石桥。
万里龙鳞归雪屋,千山羊角下风条。
斜阳尽处青山小,飞鸟行中碧树遥。
更把新吟作三绝,不妨东国使人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首句"望中无处觅尘嚣"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喧嚣的心境,他站在高处的见远亭,视野中找不到尘世的纷扰。"只有诗人度石桥"则点明诗人独自漫步,享受这份清静。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龙鳞归雪屋,千山羊角下风条"运用了比喻,将山势比作万里龙鳞,形象地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雪的覆盖下如同龙鳞般洁白;"羊角"形容山峰的形状,暗示风吹过时,山间的松枝摇曳,仿佛羊角随风飘动。这两句展现了冬季山景的静美与动态。
"斜阳尽处青山小,飞鸟行中碧树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夕阳西下,远处的青山显得更加渺小,而飞鸟掠过,点缀在碧绿的树林间,增添了生机。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与悠然。
最后,诗人决定将眼前的美景转化为诗篇,"更把新吟作三绝,不妨东国使人描",表示他要将这些瞬间的感受化为诗歌,让后人也能欣赏到这远离尘世的美景。整首诗以诗人的眼光和心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