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清晓漏声疏,曾看飞泉落笔初。
诗入池塘似灵运,赋传宫殿学相如。
春官不下真朱点,阴注将成淡墨书。
见说丹台名第一,蕊章须诏侍严徐。
文昌清晓漏声疏,曾看飞泉落笔初。
诗入池塘似灵运,赋传宫殿学相如。
春官不下真朱点,阴注将成淡墨书。
见说丹台名第一,蕊章须诏侍严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圭的作品,名为《仁字卷子》。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浓郁,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文昌清晓漏声疏"一句,以文昌宫的早晨钟声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文学创作的宁静与专注。"曾看飞泉落笔初"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书法家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天上飞奔的泉水,自然而不做作。
"诗入池塘似灵运"一句,通过将诗比喻为流淌于池塘之中,以此形容诗歌的流畅自然,如同古代诗人灵运的作品般美妙。"赋传宫殿学相如"则表明作者学习相如的赋体风格,将其作品传颂于宫殿之间。
"春官不下真朱点",指的是用朱砂来勾勒文字边界,而春天的官府并不需要这种繁复的装饰。"阴注将成淡墨书"则是说在阴凉中凝神静气地写作,将会创作出如同淡墨般清新脱俗的作品。
"见说丹台名第一",提及的是古代著名的丹台,象征着最高的文学地位。"蕊章须诏侍严徐"则是说在撰写蕊章(一种文体)时,要像严徐这样的文学大家那样谨慎和严格。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崇,而且通过对书法、诗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卓越与完美的艺术态度。
藏身一壑。预与梅花约。
他年待访林逋宅,未成湖上隐,先养山中鹤。
趁京国,梅边酒暖呼春酌。且领清闲乐。
待敞公孙阁。归与兴,姑休托。
吟事催青鸟,乡梦关红萼。
残臂在,为君造墅图林薄。
千丈淄尘和梦做,影迷离,是甚眉眼。
黛里摇唇,烟中着语,镕铁粗成乍刬。
说与苏秦,纵金尽无须颜赧。
怎不如伊,存身向晦,听人嘲难。海又扬尘今渐满。
最清处蓬莱较浅。
爨下余焦,墨边残沥,予亦无长短。
几人家堪举火,才兵烬炊烟凄断。
头脑冬烘,待君来一寒能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