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
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
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窦响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
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
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窦响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游愚溪》,描绘了作者游览愚溪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乘坐竹舆,沿途听到担夫的吆喝声,感叹昔日冉溪居民已无从寻觅,仅因文才而使愚溪得以流传。诗人提及柳侯(可能指柳宗元,他曾贬谪至永州,有《愚溪诗序》),古木下的溪流潺潺作响,罗氏家族的读书之地也显得宁静雅致。沿途的竹笋生机勃勃,泉水清凉,洞穴中回荡着如笙磬般的响声。
在与三五好友一同游玩时,诗人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仿佛置身仙境。他甚至产生了飘然仙去的念头,但最终还是被美景挽留,不舍离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愚溪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