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极相思.忆梦》
《极相思.忆梦》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极相思

湿云未敛香蝉,斜倚枕屏前。

分明昨夜,依稀往事,院后廊边。

下了红帘擎翠鉴,悄不觉,笑靥微圆。

濛濛脉脉,如尘似影,记也难全。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往昔梦境的回忆与怀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情的氛围。

“湿云未敛香蝉”,开篇即以湿云未散、香蝉低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环境,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湿云象征着情感的缠绵与未尽,香蝉则以其特有的声音,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思念。

“斜倚枕屏前”,女子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生动,她斜靠在屏风前,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她的慵懒与闲适,更透露出她内心的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分明昨夜,依稀往事,院后廊边”,这几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仿佛能感受到女子对过去某个夜晚的回忆,以及那段往事在她心中留下的痕迹。

“下了红帘擎翠鉴”,红帘的放下与翠镜的举起,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表现了女子内心的封闭与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她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悄不觉,笑靥微圆”,在不经意间,女子的笑容悄然绽放,这不仅是对美好记忆的回味,也是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虽是微小,却足以触动人心。

“濛濛脉脉,如尘似影,记也难全”,最后两句以模糊不清的景象收尾,既是对过往记忆的模糊处理,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难以完全捕捉与保留的感慨。濛濛脉脉的描述,仿佛是女子心中情感的流淌,如同尘埃与光影,虽轻盈却难以把握。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回忆的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主人公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与不舍。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一

登高何处踏苍苔,系舸轩辕庶子台。

三峡东西千嶂合,二禺南北一江开。

松楸有泪流霜引,猿狖无声落叶催。

典尽寒衣当岁晏,芦花难禦雪花来。

(0)

园菜·其一

丈人筋力少,抱瓮命儿童。

石使云根去,泉教井气通。

空心多越蕹,大叶更胡葱。

瓜豆分棚好,终年灌溉功。

(0)

三峡涧

廿四溪潭汇,惊雷响不通。

如何三峡水,都在一桥中。

白喷炎天雪,寒吹古涧风。

栖贤僧舍外,坐久瀑声空。

(0)

溪亭怀亡友韩石耕

隔溪人语寂,花露滴清琴。

不有青天月,谁知此夜心。

阶庭微叶落,怀袖片云深。

思子泪如水,潺湲流至今。

(0)

边思

他乡琼树老,故国翠蛾颦。

最是闺中月,能销塞上人。

轻生随一剑,惜别向三春。

戎马平生志,如何怨苦辛。

(0)

寿汪虞部

南阳老人汉郎官,七十面如红玉盘。

家近浮丘丈人馆,御女早得轩皇丹。

二月罗浮大蝴蝶,纷纷出茧食花叶。

山人言是小凤凰,五色之鸟为臣妾。

有似君家诸小郎,三岁四岁初扶床。

琳琅尽是天庙器,神仙之雏不可当。

君今垂老多欢乐,左鬓会应生肉角。

著书已当内外篇,采药还期南北岳。

从来大道贵传人,长生有术予将学。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