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溪潭汇,惊雷响不通。
如何三峡水,都在一桥中。
白喷炎天雪,寒吹古涧风。
栖贤僧舍外,坐久瀑声空。
廿四溪潭汇,惊雷响不通。
如何三峡水,都在一桥中。
白喷炎天雪,寒吹古涧风。
栖贤僧舍外,坐久瀑声空。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涧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静谧之美。
首先,“廿四溪潭汇,惊雷响不通。”开篇即以“廿四溪潭”展现了一幅溪流汇聚、潭水深邃的画面,仿佛是大自然的脉络在此交汇。而“惊雷响不通”,则以雷声的轰鸣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震撼又神秘的氛围。
接着,“如何三峡水,都在一桥中。”这一句巧妙地将三峡的壮观与一桥的狭小相对比,突出了桥在连接自然景观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类智慧的肯定。
“白喷炎天雪,寒吹古涧风。”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水流比作炎天之雪,寒风吹拂着古涧的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与清凉,以及山涧风的凛冽与古老,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最后,“栖贤僧舍外,坐久瀑声空。”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与僧侣共同感受着瀑布的声音。这里的“空”字不仅指声音的回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空灵与宁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三峡涧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绿杨堤上起鲜飙,无数飞花映日娇。
稍近楼台度帘幕,忽沾杯斝绚琼瑶。
灞陵吟望春偏好,彭泽行寻路匪遥。
照眼适同张绪态,多情浑似小蛮腰。
轻随戏蝶飘邻圃,急送游人过市桥。
村白不禁芒履踏,店香须赴酒家邀。
难收弱絮从衣薄,错认柔丝把鬓撩。
摇荡度江千万里,颠狂辞树两三朝。
残春莫怪犹飞雪,明日重看定化薸。
底事诗人频赋咏,绣衣曾惹上丹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