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幼孝挽诗》
《金幼孝挽诗》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英年兼令质,秋水映娟娟。

才行诸昆重,诗书累代传。

一朝随化物,万事逐浮烟。

听话临终意,何人不怆然。

(0)
鉴赏

这首挽诗《金幼孝挽诗》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杨士奇所作,通过对金幼孝英年早逝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金幼孝的品质比作“秋水”,既清澈又娟秀,寓意其人格高尚,才情出众。

首句“英年兼令质”直接点明了金幼孝不仅在年纪上年轻,而且在品行上也极为优秀,为后文对其才华和家族传承的赞美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秋水映娟娟”一句,以秋水的清澈明亮来比喻金幼孝的才华与气质,形象地描绘出他如秋水般深邃而纯净的形象。

“才行诸昆重,诗书累代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金幼孝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他在诗书方面的成就。通过“才行”与“诗书”的并提,不仅表现了他在实际才能与文化修养上的双重卓越,还暗示了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贡献。

“一朝随化物,万事逐浮烟”则表达了对金幼孝突然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这里的“化物”与“浮烟”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与世事的虚幻,强调了生命与世间万物一样,终将归于自然,无法永恒。

最后,“听话临终意,何人不怆然”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金幼孝临终遗言的深切感怀,以及对这种失去的普遍哀伤。这句话不仅是对金幼孝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所有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金幼孝生平的简要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杨士奇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美好品质的颂扬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和王天任喜雪·其二

我家四壁真相如,晨兴欲出无车舆。

独骑瘦马南坡下,阆风十二仙人居。

书生一朝忽富贵,瑶林琼树环玉除。

梅花失喜为三白,一枝放我眉头舒。

春风醉眼红绿乱,尔时独醒如三闾。

(0)

用韵约宋宰诸公为寻梅之行

澹烟寒雨洗轻埃,千树江头探借开。

莫倚风流贪画柳,直须火急去寻梅。

可能卯酒三杯罢,索取冰姿一笑回。

好手河阳教落后,纷纷桃李满舆台。

(0)

宿祠山报恩寺枕上闻杜鹃有感

此去家山仅两程,不烦鸟语苦丁宁。

烟花三月忙中过,风雨连宵梦里听。

问雁呼卿情大薄,闻鸡起舞意还醒。

年来纵迹浑无定,渠亦相怜水上萍。

(0)

赴吴兴初入境

诏书催发太频频,千骑东来喜望尘。

不为寻芳宁较晚,固应入境便颁春。

风和渐觉旌旗转,野旷遥闻钲鼓新。

千里嗷嗷方待哺,自惭何以慰斯民。

(0)

顷尝将漕淮东林子长今膺是选因以小诗述怀庶几古人赠言之意云·其一

德星天遣出淮濆,玉节光华委十分。

可但筹边专馈饷,直须旷土尽耕耘。

向来我已惭无效,此去君当勉策勋。

尚有龟山风浪恶,得无遗恨雁离群。

(0)

委长洲赵丞祷雨阳山龙祠有应

不向龙祠小乞灵,连宵那得雨冥冥。

势方聚处中心喜,声渐微时侧耳听。

便觉田头秧稻绿,更誇陇首麦苗青。

丰登自此无公事,只有棠阴蔽广庭。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