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筑长城,连连万余里。
邀功暴黔首,阿意悦天子。
堑山湮谷不可罢,役夫半死长城下。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
何况秦人实寡恩,有罪无罪胡足计。
蒙毅还祷,帝载辒凉。二世既立,扶苏已亡。
将军握兵三十万,秦人杀之如刲羊。吁嗟乎!
蒙氏诛高高未死,怨毒于人真甚矣。
恬守边,高侍侧。恬不诛,高不释,此事如何罪地脉。
蒙恬筑长城,连连万余里。
邀功暴黔首,阿意悦天子。
堑山湮谷不可罢,役夫半死长城下。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
何况秦人实寡恩,有罪无罪胡足计。
蒙毅还祷,帝载辒凉。二世既立,扶苏已亡。
将军握兵三十万,秦人杀之如刲羊。吁嗟乎!
蒙氏诛高高未死,怨毒于人真甚矣。
恬守边,高侍侧。恬不诛,高不释,此事如何罪地脉。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一)罪地脉》以蒙恬修筑长城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秦朝暴政和蒙恬家族命运的感慨。诗中首先描绘了蒙恬修建长城的宏大工程,但同时也揭示了其背后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役夫们在艰苦劳作中付出生命的代价。接着,诗中提到蒙毅的祈祷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蒙恬被杀,而他的罪名似乎与地脉有关,暗示着无辜者的命运可能因风水说而受牵连。
诗人通过蒙恬和蒙毅的命运,批评了秦朝统治者的寡恩和无情,以及对无辜者的残酷判决。最后,诗人感叹蒙氏家族的不幸并未因此而结束,他们的冤仇深重,引发了对历史公正性的质疑。整首诗以蒙恬的故事为引,寓言式地探讨了权力与无辜者命运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
不到南华与脩水,于何传法更传衣。
吾家亲党子罗子,只今四海习凿齿。
花红玉白几百篇,塞破锦囊脱无底。
三年簿领脩水涯,夜半亲传双井芽。
定知诵向百僚上,不道长江与落霞。
茅檐无声风不起,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