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堠亭阴,兹言在野深。
临餐因忘肉,独酌更知心。
道与中人语,身宜下位沉。
昔贤伤不遇,非独子如今。
斜日堠亭阴,兹言在野深。
临餐因忘肉,独酌更知心。
道与中人语,身宜下位沉。
昔贤伤不遇,非独子如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堠亭与友人交谈的情景,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斜日堠亭阴”,以夕阳西下、堠亭笼罩在阴影中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兹言在野深”一句,点明了谈话的内容深入到田野间,暗示了对话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临餐因忘肉,独酌更知心”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用餐时忘却食物,独自饮酒时更能理解人心,表达了对友情和内心世界的珍视。这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道与中人语,身宜下位沉”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与普通人交流的观点,认为自己应当谦逊地处于低位,这既是对社会地位的谦虚态度,也是对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最后,“昔贤伤不遇,非独子如今”将话题引向历史上的贤人,指出他们也曾遭遇不公或不得志,强调这种境遇并非独属于诗人自己,以此来宽慰自己,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自我定位以及历史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
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