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空山岁月寒,只宜道衲不宜官。
我本山农分半席,偶谈妙理证蒲团。
古寺空山岁月寒,只宜道衲不宜官。
我本山农分半席,偶谈妙理证蒲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深山中的宁静画面,充满了禅意和隐逸之风。诗人以“古寺空山岁月寒”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寒”字,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寒冷,更暗喻着世事的清冷与孤寂。接着,“只宜道衲不宜官”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追求——他更适合于僧侣的生活,而不是世俗的官场。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我本山农分半席”,诗人自述本是山野农夫,却有幸在古寺中获得一席之地,这既是对他身份转变的描述,也暗示了他对佛学的亲近与领悟。最后一句“偶谈妙理证蒲团”,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偶尔探讨佛法的奥义,通过坐禅来验证和实践这些道理。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内省与超然的情怀。
归来散发卧青山,丈室峰头自闭关。
大药欲成丹灶底,灵芽先涌白云间。
餐来四皓鸿堪住,采罢三茅鹤并閒。
一笑风尘吾渐老,会寻瑶草上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