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尖风几阵寒,心知尤物久留难。
枝疏似被金刀剪,片细疑经玉杵残。
痛叱山童持帚去,苛留野客坐苔看。
月中徙倚凭空树,也胜吴儿赏牡丹。
昨夜尖风几阵寒,心知尤物久留难。
枝疏似被金刀剪,片细疑经玉杵残。
痛叱山童持帚去,苛留野客坐苔看。
月中徙倚凭空树,也胜吴儿赏牡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或初夏的夜晚,尖锐的风带来了几阵寒意,让人感到那尤物(可能指梅花)的难以久留。枝头的花瓣稀疏,如同被金刀剪过,而飘落的花瓣又细小,宛如经历了玉杵的研磨。
诗中“痛叱山童持帚去”一句,表达了对那些不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人或自然景象的一种叹息和批评,而“苛留野客坐苔看”则是希望旅人能够留下来欣赏这短暂的美丽。
接下来的“月中徙倚凭空树,也胜吴儿赏牡丹”一句,画面转换至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依偎于虚空之中的树木,享受着那份宁静与安逸,这种境界甚至超过了那些专门去赏牡丹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风寒和花瓣飘落的描写,以及对美好事物珍惜与否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自然美景难以长久保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独自时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