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隐居生活之向往的情怀。开篇“溪水碧于草”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溪水清澈如同绿色丝绸般缓缓流过青翠的野草之间。
紧接着,“潺潺花底流”更进一步描写了溪水在花丛中潺潺作响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之美的感受,也增添了一份生动。下片“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则转向了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溪水之浅和地势之平,既是对景物的写实,又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中间两句“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显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洗药可以理解为采集草药,钓鱼则是捕捉食物,这些日常活动不仅展现了一种简单自然的生存方式,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感悟和顺应。
末尾“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自由徜徉的心境,以及对更远处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的“兴来”指的是心中的快乐与激情,而“从所适”则意味着随心所至,顺其自然。最后,“还欲向沧洲”表现了诗人对于未知领域的渴望和探索,这里的“沧洲”或许象征着更远、更美的自然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溪水、花草、沙石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田园生活情趣,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句骊旧辽水,千载带辽阳。
古客曾何在,今人引兴长。
蒹葭馀败质,汀屿何苍茫。
饮练双长虹,横卧水中央。
几个无心鸥,冲波任翱翔。
战勋寻堞垒,世态惊沧桑。
惟此东流水,今古无閒忙。
积素漫两岸,流澌声琅琅。
谁能呼舴艋,捕彼鲤与鲂。
近树银为饰,远山玉作装。
凭舆愁峭寒,披裘且徬徨。
常时禁体诗,苦吟读书堂。
奚如眺揽馀,万景个中藏。
穹窿幔屋塞烟浮,宾客从容礼法脩。
鱼丽徵诗欣既醉,兕觥开宴咏其觓。
却教此日怀维翰,不比当年畏脱瓯。
告我后人勤缵续,祖宗德泽敢忘不。
乐奏名王起进觞,晶阳高映赭帷黄。
酪酥为酒当秋得,牛马输芹以谷量。
三爵尚贤奚侧弁,四侯观德鄙穿杨。
列朝政教周寰海,况是宗姻受泽长。